2023年 06月 14日
《秦漢史》第十六集 儒家的政治主張(下)
短鏈接:
歡迎加入我們的官方Facebook, Twitter, Telegram,
🔥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新節目。
回到欄目頁面:【秦漢史·上 】

觀眾朋友大家好,咱們上一堂課呢,講了一下關於儒家的義利之辯,禮制還是法制,而且比較一下孔子和孟子的性格特點,最突出的就是政治問題上,孔子呢注重禮制,也就是上下尊卑的等級制度,所以呢,孔子的態度非常的謙恭,溫良恭儉讓嘛,「禮之用,和為貴」,而孟子呢則富有反抗精神,鋒芒外露,喜歡辯論,甚至有的時候啊,有一點強詞奪理,孔子是非常謹慎的,向諸侯提出自己的見解,而孟子則把自己視為國君的老師,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和諸侯對話,孟子教導諸侯,最多的就是仁政,在孔子看來呢,仁是一種個人修養,而在孟子看來,仁政是一種對君王的約束,那麼下面呢,咱們就談一下孟子的仁政學說。


孟子生活的那個時代啊,是這個正好秦國商鞅變法的時候,就商鞅變法的時候,孟子是16歲,這個時間呢,已經來到了戰國的中期,當時的諸侯已經完全忽視了周天子的存在,孟子呢也放棄了尊周的努力,而是在梁、齊、宋、滕、魯國之間遊歷,主要的意圖呢,就是勸這些國家的國軍去實行仁政,孟子的弟子萬章呢,曾經問孟子一個問題,他說宋國呢,是一個小國,現在呢要行王政,但是齊和楚都很討厭宋國,你看我們要行王政的話,就要來發兵打我們,那個時候我們又怎麼辦呢,所以萬章這裡邊提出了一個非常非常現實的問題,就是說仁政對於小國來說,到底有用還是沒有用,你行仁政的話,最後有可能被別人滅掉,是吧,那麼孟子怎麼回答呢

資源: 會員登陸後点击播放
訂閱觀看完整版
全部
相關
已觀看
視頻收藏
欄目收藏
最新
自動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