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 06月 07日
《秦漢史》第十五集 儒家的政治主張(中)
短鏈接:
歡迎加入我們的官方Facebook, Twitter, Telegram,
🔥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新節目。
回到欄目頁面:【秦漢史·上 】 ( 收藏)

觀眾朋友大家好,咱們今天講儒家政治主張的第二部分。上一堂課咱們講了一下,儒家對於君臣父子關係的理解,對於長幼尊卑這種秩序的理解,包括仁和孝的內涵,孔子對戰爭的看法,以及孔子的通權達變。

也就是說孔子雖然積極的恢復周制,但是他的主張中,也有一部分是在順應時代的變化。比如說他的「有教無類」,打破了過去這種只有貴族才能夠接受教育的特權,把教育的權利普及到了平民的階層,那麼受了教育之後, 又會怎麼樣?當然其中一個重要的目地就是做官,孔子從來不諱言他想做官,而且他也讓他的弟子都出去做官。所以有些人就嘲弄孔子,說孔子什麼千古跑官第一人,但是其實孔子真正做官,他的目地是為了兼濟天下;這個問題咱們一會詳細的去解釋它,但是孔子就是說,他的學生中有很多是平民出身的。像子路這樣的人,就是家裡面非常的窮,本來是沒有任何受教育的機會。但是在孔子這裡受了教育之後,他就可以去出仕做官了。這個其實也打破了在西周時代這種世卿世祿的制度,所以孔子並不是一味的復古。孟子也評價孔子說: 他是「聖之時者」。指的就是能夠順應時勢發展的聖人,但是不管時勢如何發展,人的道德標準是不會變的。那麼教育的目地,孔子對教育的目地看法跟蘇格拉底是一樣。教育的目地是為了培養至善的品德,所以《大學》一開頭就講這麼一句話,叫做「大學之道 ,在明 明德,在親民, 在止於至善」。當你有了至善的品德之後,你就可以:「達則兼濟天下,窮則獨善其身」。

那麼我們現在就先說一下,怎麼去兼濟天下?

資源: 會員登陸後点击播放

留言 (5)

🙂
Polarstern
2023年 06月 11日
我認爲 儒家的法治 是從人群的道德内生出來的,當然 這個 道德 必須是從天道來的,不是徒有虛名。

孔子時代 還沒那麽混亂,禮制還在,孔子還能守,到了孟子時代,都亂了,人内心的道德已經不足了,從小群體生活到大群體生活,單靠自覺不行了,孟子就更多注重 約束君王。應該是從現實政治出發的吧。
0
0
Polarstern
2023年 06月 11日
字幕 法制 用錯了吧 法制 是法家 君王至上的
是不是應該是 法治?
0
0
文長
2023年 06月 09日
提一點和您不同的解讀。“君子懷刑”並不解釋為“君子要按法律去辦事”。此處“刑”通“型”,道德典範之意,君子懷刑是說,君子做事要考慮其行為能否成為世范(以供他人效仿)。相比之下,小人懷惠,指小人做事的出發點是利益。古漢語中,“刑”的類似用法還見於《詩經 大雅 思齊》,“刑於寡妻,至於兄弟,以禦於家邦”,此處“刑”亦通“型”,屬名詞動用,意為“給自己的妻子作典範”。
2
0
淨泉傳媒 悅芊
2023年 06月 10日
文長,好的,感謝您的提議,我們發給天亮老師,歡迎繼續給我們留言🙏
1
0
Polarstern
2023年 06月 11日
文長,那是不是可以理解為 君子要做 慣例呢
0
0
訂閱觀看完整版
相關
全部
已觀看
視頻收藏
欄目收藏
最新
自動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