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 06月 07日
《秦漢史》第十五集 儒家的政治主張(中)
短鏈接:
歡迎加入我們的官方Facebook, Twitter, Telegram,
🔥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新節目。
回到欄目頁面:【秦漢史·上 】

觀眾朋友大家好,咱們今天講儒家政治主張的第二部分。上一堂課咱們講了一下,儒家對於君臣父子關係的理解,對於長幼尊卑這種秩序的理解,包括仁和孝的內涵,孔子對戰爭的看法,以及孔子的通權達變。

也就是說孔子雖然積極的恢復周制,但是他的主張中,也有一部分是在順應時代的變化。比如說他的「有教無類」,打破了過去這種只有貴族才能夠接受教育的特權,把教育的權利普及到了平民的階層,那麼受了教育之後, 又會怎麼樣?當然其中一個重要的目地就是做官,孔子從來不諱言他想做官,而且他也讓他的弟子都出去做官。所以有些人就嘲弄孔子,說孔子什麼千古跑官第一人,但是其實孔子真正做官,他的目地是為了兼濟天下;這個問題咱們一會詳細的去解釋它,但是孔子就是說,他的學生中有很多是平民出身的。像子路這樣的人,就是家裡面非常的窮,本來是沒有任何受教育的機會。但是在孔子這裡受了教育之後,他就可以去出仕做官了。這個其實也打破了在西周時代這種世卿世祿的制度,所以孔子並不是一味的復古。孟子也評價孔子說: 他是「聖之時者」。指的就是能夠順應時勢發展的聖人,但是不管時勢如何發展,人的道德標準是不會變的。那麼教育的目地,孔子對教育的目地看法跟蘇格拉底是一樣。教育的目地是為了培養至善的品德,所以《大學》一開頭就講這麼一句話,叫做「大學之道 ,在明 明德,在親民, 在止於至善」。當你有了至善的品德之後,你就可以:「達則兼濟天下,窮則獨善其身」。

那麼我們現在就先說一下,怎麼去兼濟天下?

資源: 會員登陸後点击播放
訂閱觀看完整版
全部
相關
已觀看
視頻收藏
欄目收藏
最新
自動播放